人力资源部——胡明华
“好人没有好报,恶人没有恶报”,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好人确实没有得到善报,但是“一个人有怎样善或恶的行为作用在因缘具足时,就会得到相应的善或恶的反作用”——这是对人生重大真理的揭示。它启示我们要相信和遵循因果定律,以敬畏之心依道而行,多在提升心灵品质的行为作用上用功,从而激发并收获相应的行为反作用,不断正向促进,最终实现幸福自在、圆满觉悟的人生。因果定律告诉我们,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
人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是“因”,都会产生相应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么“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坏的,那么“果”也是坏的。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会不断“种因”,种“善因”还是“恶因”由人自己来决定。所以,要想得到好的结果,必须以敬畏之心遵循天道,持之以恒提高个人修为,凭借自己的良知来做人做事。当一个至良至智之人,修善果,得善缘,最终会福气加身,得到善报。
经管部——马庆海
“和而不同”是一种对世间多元性最具包容与尊重的处世姿态,它承认万物之间天然存在的差异,犹如自然界中,山川有高低起伏之姿,河流有宽窄缓急之态,花草有缤纷五彩之色,每一种存在都以独特风貌立身于世。在人际交往里,每个人因成长背景、教育经历、性格禀赋的差异,持有各不相同的观点、喜好与生活方式。秉持“和而不同”,意味着面对分歧时,不是强求一律、以己度人,而是求同存异、海纳百川。古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倡导仁义礼智信,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道家推崇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顺应天地之道;墨家秉持兼爱非攻,心系天下苍生之福祉。诸家学说各异,却能在那个时代相互切磋、彼此砥砺,共同构筑起华夏思想文化的巍峨大厦,为后世文明奠基。这种多元共生、相得益彰的局面,正是“和而不同”的鲜活例证,它让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绽放得更为绚烂,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今时今日,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下的职场、校园、社交场合,我们会邂逅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人,理解并接纳他人与己的“不同”,既能拓宽自身视野,汲取多元知识养分,又能营造和谐融洽氛围,凝聚合作之力,携手攻克难题、共创佳绩。
财务部——张文静
身教是一种更加直接有效的教育方式,相对于言传,通过自身的行为和行动来影响他人的方式更为直接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人们常说“言传不如身教”,这句话道出了身教的重要性。不仅是文中三个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例子证明了这一点。父母主动阅读书籍,孩子便会自然而然对阅读产生兴趣;老师待人和蔼可亲,学生们也会模仿其待人接物的方式。这些都是身教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的例证。
身教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这是因为孩子们往往更多地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而不是通过纯粹的言语教导。父母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他们会将父母的行为视为榜样,并试图模仿和跟随。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对孩子的心智发展和道德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父母能够以身作则,展现出积极向上、善良正直的品质时,孩子会在不经意间接受这些积极价值观念,从而在性格塑造和道德品行方面受益良多。相反,如果父母的言行不一致或者行为举止不端,孩子也会从中获得错误的示范,导致其产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因此,父母要时刻注意言行举止,做一个好榜样,以此来引导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成长。
身教的影响力不仅限于个人层面,对于整个社会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行为会成为孩子学习的典范。如果父母言行不一,做出的行为与所教导的道德观念不符,那么孩子便会感到困惑,并且可能对道德价值产生误解。身教需要父母时刻自我检讨与提升,以保证自己的行为与所传递的教育价值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