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科 何再先
矿门外的垃圾箱是矿区形象的“窗口”,也是容易堆积杂物、滋生异味的地方。作为保卫科员工,我每天执勤时,总会多带一副手套、一把铁锨,绕到垃圾箱旁停留片刻。看到塑料瓶、废纸盒、掉落在外的垃圾,我会弯腰一一捡起;发现垃圾袋破损导致污水渗漏,我就找来备用塑料袋重新包裹;遇到大件杂物卡住箱口,我会合力搬挪、规整到位。有次雨天,垃圾箱旁的废旧纸箱被雨水泡烂,黏在地面难以清理,我冒雨蹲在路边,用铲子一点点刮除,手指被雨水泡得发白。同事劝我说:“等雨停再弄吧”,我却说:“矿门外人来人往,这点活儿不及时干,既影响环境,也怕路人滑倒。”如今,通过学习《弟子规》,在国学经典文化的引领下,保卫科不少同事执勤时也会主动维护周边环境,把爱心渐渐融入到工作日常中,多想一步,多干一点,用实际行动践行《弟子规》。
调度室 刘滔滔
有次休班我开车去镇上办事,看见一位大姐骑着满载蔬菜的三轮车,在大坡上停住了。大姐双手使劲攥着车把,脸憋得通红,可车轮还是一个劲儿往后溜去,眼看就要控制不住,我赶紧跑过去,从车后轻轻扶住车斗,并说“大姐,我帮您推一把!” 大姐又惊又喜:“太谢谢了!这坡太陡,我一个人实在推不动啊!” 我俩一推一扶,慢慢把三轮车推上了坡。挺稳车后,我看见大姐额头全是汗,手还在微微颤抖,就顺手帮她把歪掉的菜筐扶稳,又把散落的蔬菜塞进筐里。大姐非要给我装些蔬菜,我笑着摆手:“不用不用,举手之劳!”大姐充满感激地说 “谢谢你了,我真是遇到好人了!”看她骑着三轮车稳稳离开,我心里也热乎乎的。我想这是《弟子规》在潜移默化影响着我,让我把内心的善意转化为利益他人的实际行动,把温暖赠予他人,自己收获了更多的阳光。
炸材库 方平
一天下着暴雨,我开车去镇上中学接孩子放学,回家途中在路过镇上的小学门口时,看见几个学生站在屋檐下躲雨,急得直跺脚。雨下得很大,校门口积水很快就没过了脚踝,孩子们没人来接,也不敢往雨里冲。我赶紧把车停在路边,下车询问孩子们的家庭住址,并告诉他们我会把他们送回家去,让他们安心上车。一个小男孩小声说:“叔叔,我家在桂花村。”另外两个女孩也在说完住址后礼貌地跟我说“谢谢”。我按照远近先后把他们安全送到家门口,并拿出后备箱里的备用伞给他们。一个小女孩下车时,还特意说:“叔叔,谢谢您!我明天让爸爸把伞还给您!” 我笑着说:“没关系,伞不用还,只要你们别淋着雨就行!”那天虽然耽误了点回家时间,但一想到孩子们被困在大雨中的无助以及被安全送到家时的开心笑脸,我心中便升起了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这便是践行《弟子规》“日行一善”为内心带来的滋养,有时候看似是帮助了别人,是在付出,但其实我们收获的往往远大于所付出的。
技术科 刘忠宇
有次休班,我去药店买感冒药。刚走到门口,就看见一位老人拄着拐杖,身边也没有人陪同,在台阶前犹豫。药店门口有两级台阶,老人腿脚不好,只见他一只脚抬了好几次,都没敢迈上去。我赶紧上前扶住他的胳膊:“大爷,您慢点,我扶您上去!”老人紧紧抓住我的手,慢慢抬起脚。我一边扶着他,一边提醒:“小心一点啊,还有一级台阶。”进了药店,我帮老人找到座位坐下,把他要购买的药名告诉店员。待买好药品,我又耐心地扶着老人慢慢走下台阶。询问他的住址位置,确认他能自己慢慢走回去后才离开。老人走的时候,不停的跟我道谢:“小伙子,谢谢你啊!”《弟子规》“泛爱众”章节有言: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在这样一件因心中善意涌动而外发出来的小事里,我感受到圣贤的教诲正在深深影响着我。看到老人的无助或者其他陌生人遭遇了困难,便会同理若是自己的家人遇到了这样的情境,肯定也渴望被关心、被帮助。而自己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份善念、一个爱心举动,既是在温暖他人,也是在升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