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专题教育
文化生活
 
【学讲用】新陶阳洗煤厂“日行一善”践行《弟子规》案例摘编

 

发布日期:[2025/11/9 8:59:25]   信息来源:

 
  

陈慧慧


一天下午,我正在家中休息。突然,一阵“哎哟”的惊呼声从门外传来。我听见赶忙开门查看,只见三楼的张奶奶扶着墙壁,皱着眉头揉着膝盖,她脚边的菜篮子翻倒在地,蔬菜水果散落了一地。昏暗的楼道里,坏掉的感应灯没能亮起一丝光芒,张奶奶眼神不好,在迈上台阶时不小心踩空,才出了这意外。看着张奶奶有些狼狈又无助的模样,我急忙上前,小心翼翼地扶着她到一旁坐下,关切地询问她有没有受伤。确定她并无大碍后,我又蹲下身子将滚落在各处的苹果和蔬菜一一捡回放入菜篮里。张奶奶紧紧握着我的手,露出感激的笑容:“多亏了你啊,孩子!这灯坏了好几天,我这眼神又不好,每次出门都提心吊胆的。”听着奶奶的话,我忽然想起家中还有个备用的小夜灯。于是回家翻找出来,将它安置在楼道不碍事的角落。开关按下的瞬间,柔和的灯光照亮了楼道拐角,也照亮了张奶奶欣慰的脸庞。但我知道,小夜灯只是权宜之计。第二天一早,我便联系物业,详细反映了楼道感应灯损坏的情况。在物业的高效处理下,维修师傅当天就上门修好了感应灯。这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让我对《弟子规》“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的深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原来,“善”无需惊天动地的壮举,它就藏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一个小小的善举,就像一盏明灯,不仅能照亮他人前行的道路,也能温暖自己的心灵,更能将这份温暖不断传递,让整个世界都充满爱与善意。

 

 


王景芝


周末傍晚,我攥着垃圾袋走下楼梯,转角处,看见邻居李大娘正吃力地拎着一袋米上楼。每挪动两步,她便要倚着墙面喘息。望着李大娘因吃力而微微颤抖的脊背,《弟子规》的教诲浮现脑海。“李大娘,我来吧!”我快步上前,接过她手中沉甸甸的米袋。李大娘浑浊的眼中泛起泪光,连声道谢:“好孩子,多亏有你!”我一手稳稳托住米袋,一手虚扶着她,放缓脚步陪她慢慢上楼。楼道里,她絮絮说起外地打拼的儿女,言语间满是思念,我静静听着,更觉此刻的搀扶意义非凡。夜渐深,李大娘临别时舒展的眉眼仍在我心头萦绕。原来《弟子规》里“泛爱众”的智慧,从来不在遥不可及的大道理中,而藏在伸手相扶的瞬间。这份善意如同一颗种子,在心底悄然生根发芽,开出名为“满足”的花。

 

汪秀梅


近日在小区门口的早餐店内,一场由小小善举引发的温暖传递,生动诠释了《弟子规》中“泛爱众 而亲仁”的道理。清晨正值上班高峰,居民们在早餐店有序排队购买早点。一位腿脚不便的老奶奶在掏钱包时,几张零钱不慎掉落到路边积水中。见老奶奶艰难弯腰捡拾,排队的我立刻上前,先扶住老奶奶确保她站稳,随后蹲下身子小心拾起积水里的零钱,又拿出纸巾仔细擦干水渍。确认钱数无误后,将钱递给老奶奶,暖心说道:“阿姨,钱没少,您放心买吧。”当轮到我付款时,特意多买了一份热乎的茶叶蛋,迅速放进老奶奶的餐袋,并叮嘱:“天凉,吃点热的暖和点。”这一举动,让老奶奶感动不已,连声道谢,周围排队的居民也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次日,暖心故事迎来了温馨的续集。当我再次来到早餐店时,竟与老奶奶不期而遇。老奶奶特意带上自己亲手制作的豆沙包,硬塞到我手中,动情地说:“把这份暖和传下去。”这一来一往的善意互动,完美契合了《弟子规》中“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的感恩与回馈精神,将温暖的力量不断延续。

打印此页】 【顶部】【关闭】  
 

版权所有:鲁中能源集团  地址:山东省肥城市  电话:0538—3131041  传真:0538-3131355      鲁ICP备14016189号-2 管理入口  访问量:16526638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