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专题教育
文化生活
 
【学讲用】同力公司“日行一善”践行《弟子规》案例摘编

 

发布日期:[2025/11/16 10:05:02]   信息来源:

 
  

王金玲


通过诵读《弟子规》,它不仅规范了我的行为,更像一面照见自我的镜子,让我在日常小事中多了几分感恩与克制,也更懂得恭敬待人。刚开始读时,可能会觉得有些拗口、刻板,但当真正去实践后就会发现,它的核心是教人如何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相处。比如“父母呼应勿缓”,这不仅是要求我们对父母的呼唤及时应答,更重要的是培养对长辈的恭敬心与专注力。尤其读到 “凡出言信为先”时,这句话让我真正开始反省并修正自己的言行,更加留意自己的起心动念和一举一动,时刻提醒自己要谨言慎行,守住诚信的底线。曾经,我总觉得“信”是针对大事的承诺,却在小事上屡屡疏忽。比如,答应帮朋友带早餐,转头就忘了;随口说“改天聚”,也从未当真。


直到有一次,我答应了朋友一件事,却因为临时有私事而耽搁,导致对方陷入被动。看着朋友失望的眼神,我才猛然醒悟:所谓“信”,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藏在每一句脱口而出的话语里。从那以后,我开始学着谨慎开口,做不到的事绝不轻易许诺,一旦约定好的事就尽力完成。哪怕只是一句“我稍后回复你”,我也会设好提醒,准时兑现承诺。奇妙的是,当我开始认真对待每一句话后,身边的人看我的眼神里多了几分信任,我自己的内心也多了一份踏实。我渐渐明白“凡出言信为先”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约束与成全。它让我们的语言有了温度,也让我们的人格有了重量。当我一次次把《弟子规》中的每一句话融入日常生活,才发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践行与体悟《弟子规》的整个过程虽然不易,但却让我的内心变得更加平和踏实,与周围人的关系也更加和谐紧密。未来,我会把这份无声的积淀化为前行路上最坚定的力量,去收获生活中更多的美好。

 


刘晶晶


暮色漫进单元楼时,我刚跨出单元门,便见楼上的大爷正扶着墙,僵在门前——他右腿裹着厚厚的护膝,指尖颤巍巍地去够门禁按键,却总差那么半寸距离。《弟子规》里“事诸父,如事父”的教诲忽然涌上心头,见长辈这般为难,我连忙上前按开单元门,轻轻搀住他的胳膊:“大爷,我扶您上去。”他枯瘦的手紧紧攥住我袖口,每踏上一级台阶都要顿一顿,喘着气说老寒腿又犯了。这让我想起“亲有疾,药先尝”的古训,大爷与我虽没有血缘关系,但邻里一家亲,如今虽不必像古人那样亲尝汤药,但这一程稳稳的搀扶,也是对长辈的尽心照料。送他到了家门口,大爷摸钥匙的手止不住地抖,我见状便接过钥匙,帮他拧开门。他连声道:“多亏你这孩子,不然我还不知道要在这儿耗多久呢。”我笑着摆手说“没事儿”,转身下楼时,又想起《弟子规》中“凡出言,信为先”的道理——此刻虽无承诺在前,可这举手之劳,不正是以行动践行“泛爱众”的本分吗?不过是开一扇门、扶一段路的小事,却让《弟子规》里的 “孝悌”与“爱众”,悄悄落进了晚风中的烟火气里,暖了人心,也亮了暮色。


赵二伟


傍晚下班进小区时,风正急。保洁李阿姨蹲在花坛边,一手攥着半袋垃圾,一手捡拾被风吹跑的废纸——纸片刚按进袋口,转眼又飘向了路中央。她追着废纸挪步,脚步有些踉跄,还得时时提防来往的电动车,那模样真让人揪心。我快步跑过去,从包里翻出塑料袋撑开递给她,先帮着把散落在花坛边的废纸一张张捡起来,又弯腰将藏在草丛里的塑料瓶、烟蒂都掏了出来。袋子装满后,我接过李阿姨手里沉甸甸的垃圾,和她一起往垃圾分类点走。触到她的手时,我愣了一下:指关节又粗又硬,厚茧格外明显,指缝里还沾着没洗净的灰尘 ——这都是常年握扫帚、提重物磨出来的痕迹。到了分类点,我帮她把垃圾分别投进对应桶里,又顺手将歪倒的垃圾桶扶正。李阿姨用袖口擦去额头的汗,又蹭了蹭沾着灰的脸颊,笑着说:“小赵,太谢谢你了!今天这风邪性得很,垃圾刮得到处都是,眼看天要黑了还没捡完,你一来可省了我好多事。”我摆着手笑答:“阿姨,您天天把小区扫得这么干净,我搭把手本来就是应该的。您也别太着急,风大就先歇会儿,可别累着身子。”看着李阿姨拿起扫帚走向下一片区域,风还在吹,我心里却暖融融的。哪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善意呢?不过是你追废纸时,我递个袋子;你攥重物时,我帮一把。这些都是日常里的小事,但善意就是这样,你帮我一下、我扶你一下,慢慢就暖了整个社会。

打印此页】 【顶部】【关闭】  
 

版权所有:鲁中能源集团  地址:山东省肥城市  电话:0538—3131041  传真:0538-3131355      鲁ICP备14016189号-2 管理入口  访问量:16556422 次